香港法院成功对两个利用代币化技术的加密货币钱包实施了禁令,此次行动涉及冻结价值266万美元的泰达币稳币。
香港法院成功实施了针对两个利用代币化技术的加密货币钱包的禁令,冻结了价值266万美元的泰达币(USDT)。
香港法院的这一创举涉及成功发出禁令,禁止出售或转让价值266万美元的USDT稳定币,法院命令于2024年12月初发布。
根据南华早报(SCMP)的报道,原告Worldwide A-Plus是一家营销咨询公司,因受到一场虚假代表诈骗的诱导,诉求法院发出禁令。专家认为,这一判例不仅具有开创性,还提升了香港作为技术创新中心的全球吸引力。
区块链监测平台Tronscan的公共记录显示,1月17日发现的两个钱包中含有名为“2-Jan25-Notice”的代币。该代币于1月3日转移,其中包含的信息表明初步法院命令依然有效。
代币中注明:“请参考我们在2024年12月9日发布的法律通知中的超链接,以获取相关法院命令和原告费用说明的副本,该信息已通过代币化法律通知的方式送达给您。”
尽管代币化法律通知的概念较新,但由于其相较于传统送达方式的多项优势,逐渐引起关注。这些优势包括简化法律程序、提升透明度和减少发送与接收成本。
然而,如同许多新兴技术,代币化法律通知也并非没有缺陷,技术和安全问题可能会影响其广泛应用。批评人士指出,除非解决这些技术和安全挑战,否则法律专业人士与公众的接受度将影响其推广。
在另一篇报道中,专家讨论了该判例对加密货币交易所及相关方的重要性。网络安全顾问Joshua Chu表示:
“如果这些交易违反刑法,涉及中心化交易所可能出于法律责任而不愿意与这些钱包进行互动。”
尽管如此,原告律师Moses Park提到,向钱包持有人送达法院文件在现有程序下一直面临诸多挑战,甚至难以实现。尽管如此,支持者相信这种创新方法为追责非法行为者开辟了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