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化交易所安全风险犹存,但自托管方案的兴起,为用户提供了利用高级安全功能保护加密资产的途径。
中心化交易所仍然容易受到大规模攻击,但随着自我托管技术的发展,用户可以利用先进的安全功能有效地保护他们的加密货币资产。
观点来自:Alvin Kan,Bitget Wallet首席运营官
历史再次重演:又一家顶级中心化加密货币交易所(CEX)遭到黑客攻击,这次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金额的盗窃案。我们幸运地避免了最坏的结果——平台崩溃和对整个行业的毁灭性影响。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即使是最强大的市场参与者也并非无懈可击。
CEX对用户资金的自由支配权伴随着风险,这使我们意识到,传统的非托管存储方式依然是最安全的选择。随着安全技术的进步,现代钱包不仅能够妥善保管资产,还能帮助用户安全地最大化加密资产的价值。
黄金法则永不过时
在Bybit遭遇15亿美元黑客攻击后,市场迅速恢复平静。但如果该平台未能维持1:1的客户资金储备,这次攻击本可以给整个行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回想2022年FTX流动性危机爆发时,数天内的挤兑潮摧毁了该平台,数十亿美元的赔偿至今方才开始启动。
历史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23年,CEX始终是黑客的首要目标,总共发生了118次黑客攻击,损失近110亿美元——这一数额是从区块链网络和加密钱包中被盗金额的11倍。这些案例反复印证了加密市场巨头的脆弱性,“非私钥即非汝比特币”的黄金法则依然振聋发聩。
向中心化交易所充值,实质上是将资产保管权拱手相让。CEX掌握所有私钥,意味着对用户资金拥有绝对控制权。虽然这种模式提供了便捷的交易体验,但同样也伴随着诸多隐患。
首先,中心化平台会将大量资产集中在少数钱包中,自然成为黑客的目标。虽然CEX采用冷钱包和多重签名等“终极安全方案”,但其签名合并所依赖的第三方基础设施已被证明存在漏洞。当用户让CEX保管私钥时,他们可能最终因不可控因素而血本无归。
除了黑客攻击,托管式存储还面临着其他风险:中心化交易所可能因复杂的法律原因冻结账户、设定提现限额,甚至因管理不善导致破产。历史证明,这些危机往往来得猝不及防,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将资产掌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限于加密存储
非托管钱包将加密形式的私钥保留在用户设备中,使您获得CEX无法提供的完全资金控制权。
自我托管并非零风险。您可以自由与任何DeFi协议交互,交易任何代币(即使是未上架的)。但这份自由需要相应的责任:过去几年,DeFi平台已成为更频繁的攻击目标,开发者通常在追求快速增长的同时忽视了安全建设。
现代钱包采用多重防护机制来维护用户的自由:私钥经过多层加密,确保只有您可以访问;交易授权和DApp权限需要密码确认,为日常操作提供双重保障;一些产品甚至在保持去中心化的同时,减少了对助记词记忆的依赖——通过多方计算钱包技术,私钥分散存储于多台设备,既避免了单点失败的风险,又可以在部分设备丢失时恢复资产访问。
安全防护已经突破了“单纯存储”的局限:除了私钥的加密,智能钱包还能够识别加密生态的风险,及时预警恶意项目、钓鱼攻击和欺诈合约;权限管理系统能够追溯并撤销对DApp的不当授权;合规平台还会进行多机构独立审计,建立安全赔偿基金,并通过反诈教育提高用户的防护意识。优质的非托管钱包不仅是保险箱,更是安全使用加密资产的智能助手。
中心化交易所的钱包如同引人注目的火焰,巨额资产的聚集自然诱发攻击。其中一个解决方案是将资产分散存储在多个钱包中,以降低系统性风险,但更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减少对中心化平台的依赖,善用钱包的智能安全功能以重获资金的自主权。
观点来自:Alvin Kan,Bitget Wallet首席运营官
相关推荐:开发者请谨慎!——英国2026年加密制度即将到来
本文仅供信息参考,不构成任何法律或投资建议。所述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未必反映Cointelegraph的官方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