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东法院判处谢某 11 年监禁,因其通过涉及 AA 代币的加密货币骗局诈骗一名投资者。
谢声称该代币将在ZB.com上市,并产生高额利润。
然而,在收到付款后,谢仅将部分AA Token转入吴的钱包,将其余代币锁定且无法交易。
在吴多次要求解决或退款后,谢切断了联系。吴于2019年底向当局报告了此事件,导致谢被捕。
深圳福田区法院认定谢犯有诈骗罪,裁定其故意误导受害者以获取资金。
法院确定谢的行为违反了金融法律,但不构成非法筹款,因为该诈骗并未针对大范围的投资者群体。
除了11年的监禁外,谢还被罚款5万元人民币(约合7000美元)。该判决已最终确定。
法院强调,伪装成区块链投资的诈骗方案仍然令人担忧。
官员们提醒公众要对高回报投资承诺保持警惕,并告知投资者虚拟货币在中国没有法律认可。
中国当局最近还对一个利用加密交易处理超过人民币10亿元(约合1.36亿美元)的洗钱网络进行了打击。
该团伙使用去中心化平台和私人钱包来促进非法跨境资金转移。
调查人员将超过30名嫌疑人与该操作联系在一起,该操作跨越多个省份。
突袭导致资产被查获,包括数字货币和通过非法交易获得的高价值商品。
随着中国加强对与加密相关的金融犯罪的打击,当局面临着不断适应新兴战术的挑战。
尽管更严格的执法可能会打击一些业务,地下网络可能会开发出更复杂的洗钱方法,利用去中心化工具和隐私为主的数字资产,使得检测变得越来越困难。
加密货币与金融犯罪的交集迫使全球监管机构重新思考执法策略。
其他司法管辖区可能会跟进,采取更广泛的措施,包括对交易所和钱包提供商的更严格合规要求。
对于加密用户来说,教训很明确:在法规不断演变的环境中,彻底的尽职调查仍然至关重要。
中国法律根据犯罪规模及其对金融系统的影响区分诈骗与非法筹款。诈骗通常涉及个人误导以获取私利,而非法筹款影响更广泛的群体并扰乱金融秩序。在谢的案件中,法院裁定此案为诈骗,因为它针对的是单一受害者,并未对金融系统构成威胁。
在中国,因与加密相关的诈骗被定罪的个人将面临严厉的惩罚,包括长时间的监禁和巨额罚款。如谢的案件所示,法院对利用数字资产进行的欺诈行为施加严厉刑罚,惩罚经常超过十年监禁。
中国加大了打击非法加密活动的力度,拆解地下金融网络并加强对数字交易的监控。有关当局与银行和金融机构合作,追踪可疑活动,防止未经授权的与加密相关的交易发生。
中国对加密的严格态度通过限制流动性和减少零售投资者的参与来影响全球市场。禁止交易和挖矿的政策导致全球加密活动的转变,矿工和投资者纷纷迁移到监管环境较为宽松的司法管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