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区块链 >   正文

Taraxa报告称区块链吞吐量被高估75%

第一层(Layer - 1)区块链Taraxa联合创始人史蒂文·普(Steven Pu)认为,第一层生态系统中充斥着大量夸大其词的性能宣称,这损害了开发者、用户和投资者的利益。

区块链吞吐量通过22条链的理论吞吐量与实际性能的差异

根据Layer-1区块链Taraxa的联合创始人Steven Pu的最新研究,22条链的理论吞吐量平均高估了巨大的75.46%与实际性能相比,研究使用了Chainspect的数据。

区块链吞吐量指的是区块大小和确认一笔交易所需的时间。它关系到区块链处理交易的速度,通常以每秒交易数(TPS)表示。

Pu的研究关注了22条区块链的成本效率,分析了运行验证节点的实际成本与主网吞吐量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理论性能数据与实际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差距”。项目方平均高估了20倍的理论吞吐量。根据研究:

“这意味着在白皮书和市场推广资料中经常引用的TPS数据,远远超过了在实际环境中可实现的水平。”

此外,在观察的22条区块链中,只有4条实现了两位数的TPS/成本比率。研究解释说,这强调了大多数网络需要高支出才能达到适度的交易速度。

然而,当考虑到运行节点的实际成本时,“许多网络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此外,这表明“性能并不总是由成本效率支持”。

同时,这一“显著差距”表明了区块链开发者、投资者和用户面临的重大问题,Pu写道。他们可能基于仅在控制测试环境中可实现的数字做出所有决策,无论大小。

Pu评论说,这项研究表明“许多网络需要昂贵的硬件才能实现适度的交易速度。”这既“没有技术上的印象也不具去中心化”。

他补充说,行业应该专注于来自实时网络的可验证数据。这样一来,它“可以将讨论转向实际影响可用性、成本效率和去中心化采用的有意义性能指标”。

务实的方法带来透明度

新闻稿强调,Pu的研究实际上是一次行动的号召。

迄今为止,区块链项目依靠膨胀的性能指标,这些指标在现实条件下无法生效。报告指出,区块链性能报告往往依赖于理想化场景,使用私有测试网而不是公共主网。它们还包括专业硬件和“非现实的假设”,从而抬高了TPS数据。

“这使得在纸上看起来令人印象深刻的性能声明在实践中并不成立,”Pu写道。

Taraxa建议转向成本效率,并将观察主网性能作为评估区块链可扩展性的新标准。

Pu的方法包括测量每花费一美元在验证节点上所看到的每秒交易数(TPS/$)。这将焦点从理论吞吐量转向成本调整后的效率。

该方法通过将观察到的主网吞吐量除以单个验证节点的每月成本来计算数据,从而使开发者、投资者和用户能够获得展示网络可持续性和可扩展性的实际数据。

“投资者、开发者和用户应当拥有透明度,”Pu表示。“区块链行业长期以来一直痴迷于理论性能数据。”然而,实验室中得出的数字“如果不能在现实条件下重现,那就毫无意义,”他警告说。

最新快讯
查看更多
热门币种
BTC比特币
60,963.61 USDT
¥435,103.38
-2.72%
ETH以太坊
3,368.69 USDT
¥24,042.67
-0.3%
BNB币安币
570.68 USDT
¥4,073.00
-0.28%
USDT泰达币
1.02 USDT
¥7.25
-0.19%
SOL
135.96 USDT
¥970.36
+7.66%
USDC
1.00 USDT
¥7.15
-0.01%
TON
7.59 USDT
¥54.14
+4.55%
XRP瑞波币
0.47720 USDT
¥3.41
+0.48%
DOGE狗狗币
0.12210 USDT
¥0.87140
+2.43%
ADA艾达币
0.39050 USDT
¥2.79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