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旨在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
2025年1月6日,中国当局透露了开发综合国民数据基础设施的计划,其中区块链技术被视为基础要素。
这一举措旨在到2029年建立统一的国家数据市场,简化全国范围内的数据共享和使用。
尽管该计划前景可期,但官员们承认,该倡议仍处于早期阶段。
根据中国顶级经济规划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的说法,该倡议将分阶段执行。
第一阶段(2024年至2026年)着重于完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设计和结构。
在随后的第二阶段(覆盖2027年至2028年),目标是建立一个强大的系统,支持大规模的数据流通并确保无缝互联。
这一阶段还将网络数据与计算力设施进行整合,为中国建立统一的数字生态系统奠定基础。
区块链技术是这一愿景的核心,作为实现安全和透明的数据管理的支柱。
中国当局计划建立数据资产和交易凭证的标准化框架,利用区块链技术、加密和智能合约来增强可追溯性和可信度。
这些措施与中国在数据安全和管理方面的更广泛目标相一致。
除了区块链,政府还致力于将国家目前的5G网络升级到5G进阶(5G-A)标准。
这些升级承诺提供更快的速度、减少延迟和更广泛的连接性。
增强的5G-A网络的峰值下载速度为每秒10千兆位,上传速度为每秒1千兆位,旨在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数据需求,创造出更具弹性和能源效率的基础设施。
虽然中国对加密货币持限制态度,包括禁止加密交易和比特币挖矿,但其重点仍然放在区块链在代币之外的潜力上。
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数据基础设施反映了中国在未来几年内优先考虑绿色能源和环境可持续性的意图。
中国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指南还强调了推进6G技术研究。
尽管全球6G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它承诺通过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可靠性和支持更多设备的连接来改造数据传输。
该国对数据基础设施的关注并不是新事物。区块链发展在2021年3月成为中国国家战略的一部分,体现在“十四五”规划中。
这一战略概述了在29个省市加强区块链产业的举措,体现了政府在将先进技术整合到经济和治理中的长期愿景。
上海在2023年7月进一步实现了这一愿景,制定了在2023年至2025年之间发展的区块链基础数字基础设施的实施计划。
这一区域性努力聚焦于改善经济和治理系统中的区块链应用。
这些举措直接支持到2029年建立统一数据基础设施的国家目标,展示了各级政府协调合作的努力。
这一倡议对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
国家数据管理局副局长申聚林最近表示,该计划每年可能吸引4000亿元人民币(约合545亿美元)的直接投资。
五年内,这将总计达2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727亿美元)的投资。
这一倡议可能会影响经济政策、商业策略和消费技术,强化中国在全球数字经济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