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代理正在变革DeFi,然而,过时的钱包基础设施却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缺乏可编程性钱包解决方案将使DeFi暴露在高风险漏洞之下,并可能阻碍其发展。
如果没有可编程的基础设施,去中心化金融(DeFi)有可能成为不受控制的自动化和金融剥削的下一个前沿领域。DeFi面临着一些漏洞,这些漏洞可能会阻碍其发展。
发表意见者 Magic Labs 联合创始人 Sean Li
加密货币市场是24小时运行的,而人类交易员并非如此。随着人工智能(AI)代理开始管理流动性、优化收益率并执行全天候交易,它们正迅速成为去中心化金融(DeFi)未来的核心基础设施。虽然人工智能代理正在从量化交易者的利基工具发展成为主流金融操作者,但它们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用于保护它们的钱包。
账户抽象和智能合约钱包已经有了进展,但大多数DeFi平台仍然主要依赖外部控制的账户钱包,每一步都需要人工审批。尽管早期的可编程解决方案已经存在,但它们仍然十分分散,并且在第一层网络上的成本非常高,只有极少数用户采用。
随着人工智能代理在DeFi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基础设施的局限性变得尤为关键。我们需要标准化的基础设施来实现安全且经济高效的自动化,并为多个区块链生态系统建立可验证的保护机制。
自主代理的兴起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免提DeFi策略、实时投资组合优化和跨链套利。然而,如果没有可编程权限和链上可视性,完全将控制权交给人工智能可能会使用户面临灾难性风险。恶意机器人、产生幻觉的代理和设计不当的自动化可能会在用户察觉之前耗尽钱包。
我们已经看到了代理基础设施失效后的后果。2024年9月,基于Telegram的交易机器人Banana Gun的用户因Oracle漏洞被利用,损失了563个以太币(ETH),约合190万美元。该漏洞允许攻击者拦截消息并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访问用户钱包。最近,攻击者入侵了Aixbt的仪表盘,直接发出转账指令,导致超过10万美元、55.5 ETH的损失。这些事件并非孤立,而是自动化基础设施存在系统漏洞的警示信号。
尽管钱包多年来不断创新,但其架构仍然主要集中于:签署交易、广播交易、重复交易。大多数钱包无法理解“意图”,无法验证自动化是否符合用户定义的规则,也无法按时间、资产类型或策略限制活动。
这种僵化的架构造成了非此即彼的动态:要么继续手动控制,错失快速发展的机会;要么将访问权完全交给不透明的第三方系统。要想让人工智能驱动的DeFi随着实用性提升而安全扩展,我们需要可编程、可组合且可验证的基础设施。
智能合约将逻辑编码到DeFi协议中,钱包基础设施也必须将逻辑编码到用户控制中。这意味着要启用基于会话的权限、代理操作的加密验证以及实时撤销访问的能力。
最近:人工智能与区块链--天作之合
有了这些功能,用户可以在不放弃完全控制权的情况下,委托他人进行交易、重新平衡或执行策略。这种方法不仅能降低风险,还能扩大使用范围。没有技术知识的用户也可以使用先进的DeFi策略,并由在可验证约束条件下运行的代理进行安全管理。
可编程钱包基础设施不仅使DeFi更加安全,还使其具备可扩展性。长期以来,跨链和协议的碎片化一直是自动化策略的障碍。跨网络同步权限的通用密钥库协议可以简化跨链授权,并为可互操作的代理生态系统打开大门。
随着机构对DeFi的兴趣不断增加,安全的自动化将成为不可妥协的要求。如果没有可验证的保护措施,大多数公司将不会允许人工智能代理与资本互动。就像零知识证明成为隐私和合规性必需品一样,可编程钱包权限也可能成为基于代理的安全标准。
有人可能会说,人工智能无法实现金融自主,但传统市场已经采用了算法交易和黑盒自动化。DeFi也不能独善其身,它只是没有做好准备。
如果加密货币要保持其透明度和用户主权的原则,就必须建立能够控制人工智能代理的基础设施。这首先需要重新设计钱包,将其作为自主多链经济的接口和操作系统。
DeFi正处于自动化革命的边缘。问题不在于代理是否会参与,而在于无论我们是否为它们提供轨道,它们都需要为用户服务,而不是无视用户。
作者:Sean Li,Magic Labs 联合创始人
本文仅提供一般信息,不能被视为法律或投资建议。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一定反映或代表Cointelegraph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