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已完成数字卢比项目的第一阶段,朝着央行数字货币迈进。
印度尼西亚央行(Bank Indonesia)在探索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方面取得了重要里程碑,成功完成了批发数字卢比(wRD)现金账本的概念验证(PoC)。
这一成就标志着加鲁达项目(Project Garuda)第一阶段的结束。该项目是一项开创性计划,旨在开发数字卢比,使其成为该国金融现代化工作的法定货币。
行长佩里·瓦尔吉约(Perry Warjiyo)在白皮书中强调,数字卢比代表了印度尼西亚央行对金融格局迅速变革的积极响应。此外,监管机构希望成为国家数字货币的唯一发行者。
该项目旨在创建一个统一和互联的生态体系,能够支持多样化的金融交易,同时维护卢比的完整性。
数字卢比的设计侧重于互操作性,确保在各种平台和系统之间的无缝集成。
通过这一举措,印度尼西亚希望通过增强货币主权来加强其金融基础设施。
PoC阶段探索了实现批发数字卢比的三个基本业务流程:发行、赎回和资金转移。
这些流程使用两个先进的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平台进行了测试:
通过55个测试场景评估了这两个平台在wRD商业模式下的适用性,重点关注弹性、隐私、速度、可扩展性和容错性。
印度尼西亚央行的经济学家弗朗西斯库斯·扎维乌斯·泰亚斯·普拉萨贾(Fransiskus Xaverius Tyas Prasaja)指出,PoC的技术成功验证了DLT满足数字卢比框架严格要求的潜力。
Corda采用中心化公证系统来验证交易,确保通过有向无环图(DAG)连接交易数据的完整性。
同时,Hyperledger Besu利用多验证者的授权证明机制,在基于区块链的结构中维持数据的完整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PoC阶段,智能合约的集成也成为一项关键创新。这些可编程协议提高了交易效率,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此外,PoC还表明,DLT平台可以通过ISO 20022标准与传统金融系统无缝集成,确保与现有框架的兼容性,并实现与其他分布式系统的连接。
透明性一直是加鲁达项目发展的基石。印度尼西亚央行发布了一份全面的白皮书,标题为《加鲁达项目:导航数字卢比架构》,详细介绍了该项目的分阶段方法。
PoC代表了第一阶段,为中间状态奠定了基础,接下来将以操作化和规模化为核心。
副行长朱达·阿贡(Juda Agung)也强调了这些发现的重要性。他表示,从这一阶段获得的见解将为进一步完善数字卢比的商业和技术维度提供基础。
“这次概念验证的成功和多种见解将成为未来加强数字卢比商业和技术方面的基础。”
接下来的步骤将集中于运营准备、可扩展性,并确保数字卢比能够为整个印尼人口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