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ppRadar报告指出,尽管2025年加密货币跑路事件发生频率降低,但每次事件造成的损失金额却显著增加。
DappRadar的分析师Sara Gherghelas表示,自2025年以来,大多数跑路(rug pull)事件与迷因币相关,而2024年主要涉及去中心化金融(DeFi)协议和非同质化代币(NFT)项目。
与2024年相比,今年加密货币跑路事件数量同比下降66%,但最新数据显示,个别跑路事件的损失规模正在增加。
根据区块链分析平台DappRadar在4月16日发布的报告,虽然跑路事件的发生频率同比下降,2024年初记录了21起独立事件,而2025年迄今仅有7起。
然而,DappRadar报告显示,自2025年初以来,Web3生态系统因跑路事件损失近60亿美元,其中92%的损失源于Mantra的OM代币崩盘事件,尽管项目创始人强烈否认这是一场跑路。
相比之下,2024年同期(年初前三个月)的跑路事件总损失为9000万美元。
DappRadar分析师Sara Gherghelas指出:“这种转变表明,尽管跑路事件的频率降低,但一旦发生,造成的破坏性却更为严重。”
“这些诈骗变得越来越复杂,通常是由具有精心包装的品牌和策划周密的团队实施。”
Gherghelas表示,跑路事件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在2024年第一季度,大多数跑路事件都源于去中心化金融(DeFi)协议、非同质化代币(NFT)项目以及迷因币。而在2025年同期,迷因币领域的跑路事件占据主导地位。
Libertad项目的原生索拉纳(Solana)代币Libra(LIBRA)是一个备受瞩目的跑路案例。在阿根廷总统哈维尔·米莱于2月14日在X平台发布相关帖子后,该代币一度市值达到45.6亿美元。
但在他删除该帖子后,代币价格暴跌超过94%,引发了市场对拉高出货阴谋的指控。
Gherghelas表示:“跑路和退出流动性的诈骗仍然是一个持续的威胁,尤其是在那些可以因炒作而迅速吸引关注并在一夜之间卷走用户资金的项目中。”
“尽管人们的认知不断提高,且检测可疑行为的工具也日益增多,但跑路事件仍然是一个反复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在DeFi和新发布的代币生态系统中。”
Gherghelas指出,跑路的预警信号可能包括:独特活跃钱包数量无明显原因的突然激增,或者伴随低用户活动的异常高交易量。
与此同时,未经验证的智能合约、有限的GitHub活动、匿名开发团队和一夜之间走红的去中心化应用(DApp)也可能是预警信号。
“随着行业的成熟,不法分子的手段也在不断演化,但用户可用的工具也在变得更加有效,”Gherghelas说。
“虽然跑路事件可能永远无法完全根除,但当用户掌握正确信息时,其影响可以大大降低。”
相关推荐:Mantra的OM代币崩盘揭示了加密货币的“关键”流动性问题